棕草鹛

Babax koslowi   Bianehi
   

  205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形态(依据指名亚种的标本;采自青海杂多、昂久)雄鸟:自前头至枕浓棕褐色,羽端或浅;上体棕褐色较头部淡,羽缘微缀棕灰;腰羽转呈浅灰棕色;尾上覆羽呈棕色或棕栗色;尾羽棕褐,具明暗相间的横斑;飞羽棕褐,外侧初级飞羽外翈大都灰色,内侧初级飞羽基部渐转棕色,至内侧飞羽外翈以及三级飞羽几呈棕褐色;翼上覆羽棕栗,外翈大都具浅缘;眼先近黑;颊与眼先同色,或呈灰棕黄色;耳羽棕褐以至暗棕褐,有的具浅灰棕羽缘;髭部、颈侧与耳羽略同,唯浅缘宽阔;颏、喉灰,微沾棕黄;胸、腹、以及体侧转呈棕栗色,具浅棕黄或灰棕黄羽缘;腹部中央几纯浅灰棕黄色;覆腿羽和尾下覆羽呈棕褐色,后者具灰棕黄色羽缘;翼下覆羽棕褐色。
雌鸟:头顶至枕较雄鸟多褐色;上体包括尾上覆羽亦较雄鸟富于褐色;翅、尾较雄鸟深;颈侧呈浓棕栗色;下体条纹富于栗色。
嘴黑色;脚褐黑色。
量衡度:
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
♂(1) 125 339 33 123.5 155 40

鉴别特征

鉴别特征整个上体棕色,头和颈部较深,颈羽或具灰绿;耳羽与头略似,或具浅色纵纹;髭部和耳羽下方浅茶黄而具棕纹;下体灰色或微染茶黄色;胸部和体侧具明显(或不明显)的棕栗色纵纹;腹部中央大都纯色;尾下覆羽灰棕以至棕褐色。

大小
生物学

生态 棕草鹛大都三五成群活动于灌丛或薮丛中,少见于密林。此鸟在西藏东南部八宿然乌为罕见种类,栖于河谷阳坡林缘、阶地柏树林(Juniperus sp.)及木本委陵菜(Potentilla abuscula)、刺忍冬(LLonidr hispida)等灌丛中。性机警。多在地面活动。一般不甚鸣叫,一旦受惊,则惊叫急速逃窜,或上树,或沿地面窜跑。在西藏左贡于1977年9月8日获得的一只雄鸟,睾丸萎缩,径约3.5×3毫米。剖检3只鸟胃,内含物有叶甲、草籽和青稞(据李德浩等,1979)。

检索表文本

亚种检索
尾羽上、下面棕褐色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指名亚种 B. K. koslowl
尾羽上、下面浓棕栗色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玉曲亚种 B. K.yuquensis